
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潘家醫生為村民義診的畫面
????“每年大年初二,回老家為鄉親們義診,這是福建一個潘姓行醫家族堅持了58年的家規,今天的‘行進中國·精彩故事’為您講述這條特殊的家規如何三代傳承?!?3日晚,中央電視臺一套新聞聯播一開始,就為全國人民講述了南安“潘家義診成家規、仁心仁術傳家風”的故事。
????這條新聞時長約5分鐘,畫面從2月20日潘家的醫生在家鄉義診的場景切入,進而從對患者家屬、潘明繼的妻子、兒女、侄子、侄女、村民的采訪中,講述了潘家義診家規的由來和歷程。潘家義診的感人故事,《泉州晚報》2012年3月9日《名醫偕家人為鄉親義診》和《東南早報》2012年9月6日《潘明繼: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醫生》都做過報道。
????在23日晚央視的報道中,故事這樣展開:潘家的醫生大年初二回鄉義診,這是潘明繼生前定下的家規。潘明繼是國內著名的腫瘤治療專家,1931年出生在南安湖內村,5歲那年,他的生母、養母及幾個兄弟姐妹都因肺結核病相繼去世,這讓潘明繼從小就立志從醫。潘明繼的妻子施增英也是一位醫生。1958年春節,他倆新婚回老家,剛進家門,就有人抬著病人來求醫。那個春節,夫妻倆一直在接診病人。即使搭便車離開村莊,仍有人在路邊求診。
????以后每年春節,他們都回去為鄉親們免費看病,這也成了潘家的家規。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在省城大醫院工作的潘明繼夫妻是鄉親們最大的信賴。很多外鄉人聽說之后,也會趕上幾十公里的山路前來求診。為了不讓病人白跑,潘明繼把義診時間約定在了每年的大年初二。在潘明繼的影響下,他的兒女和侄子侄女中有許多人也當了醫生。
????潘家一共有30多名醫生,義診一天,病人最多的時候有上千人。潘明繼對待病人耐心、真誠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后輩子弟,他的名字也漸漸被潘家義診所替代。雖然后繼有人,但50多年里,潘明繼老人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義診,一直到2012年去世前的那個春節。在生命彌留之際,他仍然惦記著義診的事兒?,F在,潘家的第三代有16個人是學醫的。今年,潘明繼的孫女潘思宜和他的幾個侄孫也來到了義診現場。潘明繼的兒女們也像當年的父親一樣,把潘家的家規、家風傳遞給家里的第三代。
????“家鄉好家風上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感人至深!”19點15分,這條新聞播出沒多久,就引得人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紛紛轉載盛贊。網友韓太尉表示,在新聞聯播看到后感覺好激動,這樣的正能量要多宣傳。網友“桃春風”寫道:許多畫面令人記憶猶新,無論是十里八鄉來求醫的鄉親們擠滿房間的場景,還是潘明繼的妻子施增英講述他們新婚回老家開始接診病人,或是潘家的第三代有16人學醫,都令人感受好家風在泉州的傳承。
泉州晚報記者 游怡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