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頭梅村老人活動中心三樓多功能會議室座無虛席,100多名老人正聚精會神地聽取由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廖榕光先生關于“傳承優秀家風家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專題講座。家規家訓、鄉風民俗、鄉規民約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當前必須發掘、搶救、保護,發揚,使之為當代文明建設服務。
????一、家訓家規:他列舉古代良好的家訓家規,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家訓家規的深遠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鄉風民俗:良好的鄉風民俗要靠大家共同遵守,講到“佛生日”的由來,是古代農民報收的一種習俗,不要讓它變味,引申到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要尊重大自然的規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其自然,保護環境等等。
????三、鄉規民約:他說,前年在西峰村洪鴻川先生家中發現清朝年間濟后(現在的頭梅村)的鄉規民約其中就有禁盜五谷的公約,來說明如何教育子女的教育性。子女犯錯誤,家長有責任,優秀的鄉規民約對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村民自治、減少糾紛、增強團結起著重大作用。傳統文化服務現代經濟建設,人人有責,必須從我做起。到會人員,個個洗耳恭聽,笑逐顏開。
????頭梅村敬老助困協會會長廖景成對講座的內容和效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鄉規民約鄉風民俗家規家訓是法律法的必要補充,在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和意義。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專題講座,提高民眾傳承意識,運用鄉規民約鄉風民俗為頭梅建設美麗鄉村服務,同時對翔云鎮和本村的發展思路進行宣傳,并希望民眾能發揚三種精神,即:革命老區精神、艱苦奮斗創業精神、愛國愛鄉奉獻精神,舉全鎮之力攻大嶺公路改建工程之堅。
????會后,敬老助困協會會長廖景成、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廖榕光、部分村民,一同參觀頭梅村三落三頭戶,厝前有池塘后有花園古大厝,還有書房棋厝配套。在二百多年前,是二十八都(現東田翔云二個鎮)兩塊半大厝的古建筑的其中一塊,經考證一塊半在東田鎮其中一塊在桃源村己被燒毀剩半塊在豐山村。土樓三落祖厝正在修復申報文化遺產保護,本月14日,南安市文管委負責已實地考察,并提出修復建議。
????(翔云鎮 王旋麗傅麗珊) |